海虞300℃锅里翻炒“春意”

时间: 2022-04-26 10:28 来源: 常熟市海虞镇 访问量:
【字体: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此时茶叶新芽初长,正是采摘的好时机,也是一年之中茶叶口感最好的时候。常熟市海虞茶叶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里,一群身穿白褂的阿姨坐成一排,埋头挑拣腿上装在竹匾里的新茶,韦美芳便是其中一员。

今年68岁的韦美芳个头不高,坐在炒茶工里也不出挑。但她却是市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是拥有40年碧螺春制作技艺的“老法师”。

挑拣完成后,韦美芳将电炒锅打开预热,念叨着当年炒茶用的还是土灶头,每次炒茶前先要添柴热锅,炒茶过程中还得有专人在旁添减柴火,两个人配合默契才能将茶炒至最佳效果。说话间,有人拿测温300℃。韦美芳赤手在锅里虚晃一圈,摇着头说温度不够。原来,炒茶有“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讲究,新茶叶片嫩,锅温就得稍微高一点。

过了一会,韦美芳再次走到大锅前。她把竹匾里的鲜茶倒入锅中,双手摊开,将茶叶沿着锅底前后推拉。这是第一道工序,叫“杀青”,主要是为了散去茶叶的青草气。“锅里的茶一定得捞净,才能杀匀、杀透。”韦美芳说。交谈中,她抖落手中的茶叶,鲜茶在锅里噼啪作响。只见她双手轻重有度,不时从锅里抓起茶叶,手腕轻轻抖动,茶叶又重新掉回热锅,手也顺势开始下一轮动作,周而复始,始终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待茶叶微焦时,韦美芳把锅温降下来便进入下一个环节——揉捻显毫。只见她揉、搓、团、压、推多种手法交替,边炒边用力将全部茶叶揉搓成团,再抖散,反复多次,直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炒茶有多苦,看看韦美芳的手就知道了。她的手虽不大,但是骨节比常人粗,手掌也更厚实,本该光滑的手心处却非常粗糙。她说,烫出水泡对炒茶师傅而言是家常便饭。从业四十载,她双手早已布满这样的“勋章”。

20世纪80年代,韦美芳作为七峰茶厂培养的第一批炒茶工赴江阴闭关学习了一个多月。最初,她学的是龙井炒制技艺,“杀青”手法侧重于推捻,像织布一样,手距离锅底更近,新手受伤几率更大。尤其是指尖,常常是刚烫出水泡,用针挑破后没多久又烫出新泡。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最后才练就“铁砂掌”。回到茶厂后,她又跟着当地的老师傅学碧螺春制作技艺。因为有了先前的炒茶基础,她很快就上了手,从此专门炒制碧螺春茶,一炒就是40年。凭着一双“铁砂掌”,韦美芳将“他山之石”与七峰地区原有的茶叶生产技术相结合,独特的“七峰碧螺春制茶技艺”由此形成。

回忆起当年的炒茶时光,韦美芳感触很深。进茶厂时,全靠人工炒茶,炒三两茶得一个多小时,加班加点也是常事。如今炒茶实现了“换代升级”,不少工序都配备了更加精准的机器,甚至还有全自动生产线的应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韦美芳始终坚持着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为的不仅仅是情怀。“手炒能根据茶叶的大小和老嫩程度使用不同的手法和火候,这是机器无法做到的。”韦美芳说。在她的这份坚持下,“七峰碧螺春制茶技艺”这一非遗依然在生产实践中焕发着蓬勃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