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夏季,天气炎热、时有暴雨,蚊蝇易孳生、病菌繁殖快,加之近期已入梅,食物和水源容易受到污染。7月份提醒广大市民需要重点防控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高温中暑和动物咬伤。
肠道传染病
关注度★★★★
疾病科普: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污染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进入口腔,然后进入胃肠道进行传播。肠道传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相关症状。
防控措施:
1.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东西,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
2.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喝开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剩饭菜、海产品、卤肉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厨房要有防蝇设备,安装纱门纱窗。
3.不吃或少吃凉拌菜以及生食近海甲壳类和贝类产品等易带致病菌的水产品;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时必须分开。
4.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肠道传染病症状,要及早到医疗机构接受正规诊治。
手足口病
关注度★★★★
疾病科普: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防控措施:
1.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发现孩子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疱疹,通知家长及时带宝宝就诊,待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才能复学。
3.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婴幼儿和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做好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教室以及公共活动区域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高温中暑
关注度★★★★
疾病科普: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高温引起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肌肉疼痛、疲倦、继而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疾病,按严重程度轻重可分为热疹、晒伤、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预防措施:
1.高温季节时,市民应及时饮水,适当补充电解质;注意饮食及休息;户外活动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2.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
3.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4.高温时如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留在车内。
动物咬伤
关注度★★★
疾病科普:动物咬伤包括人被犬、猫等动物咬、抓或舔伤。犬、猫等动物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病毒可通过已感染的动物咬伤、抓伤人的方式而传染给人类。夏季天气燥热,动物易烦躁,加上人们穿着单薄,皮肤外露较多,正是动物咬伤、抓伤的高峰期。
预防措施:
1.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文明、科学管理好自己的宠物,及时主动给宠物免疫,不要随意遗弃。
2.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遇到陌生的猫、狗等动物时,不要挑逗、玩弄,不要奔跑或猛跑猛跳,更不要踢打、拉扯,减少被抓伤和咬伤的机会,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3.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4.对于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动物驯养师等,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
另外,7月迎来暑假,孩子的假期安全也需要多加关注,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以免游泳、嬉水时发生溺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