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态势进一步显现 服务业发展任重道远——2020年上半年常熟市服务业运行情况简析

时间: 2020-07-31 10:37 来源: 常熟市统计局 访问量:
【字体: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多措并举助力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在财税、社保、金融等政策上出实招,上半年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各项指标降幅逐渐收窄,回暖态势进一步显现。但受疫情全球蔓延态势影响,下半年服务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一、总体情况

1.服务业规模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7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5.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经济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3.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0.3%8.8%

2.服务业用电量逐步回暖。上半年,全市服务业用电量为7.1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降幅较大,分别下降23.5%1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市服务业用电量平均水平28.6个百分点。

3.服务业税收占比提升。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67.39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全部税收增速5.6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7.1%,占比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4.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0.87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1.2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39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3.1个百分点,高于苏州大市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位次保持四县一区首位。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1.商贸流通业逐步恢复,消费品市场稳步回暖。随着我市各项促消费、暖市场政策的实施,消费品市场回暖明显。上半年,全市限上批零住餐四个行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539.94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一季度回升20.4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5亿元,同比下降11.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3个百分点。

2.交通运输业受创,线上消费带动邮政行业增长。旅游业和运输量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业受到较大冲击。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客运量1124.38万人次,同比下降34.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7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951.13万吨,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7.2个百分点,实现正增长;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猛增,带动邮政业务快速有序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17.9%

3.金融行业稳健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71.47亿元,比年初增加364.90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085.50亿元,比年初增加318.56亿元,增长11.5%,年末本外币存贷比79.3%,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4.商品房销售面积回正。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受部分重点楼盘销售上扬和6月份安置房网签进度加快等影响,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2.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5.4个百分点,年内首次实现回正,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投资力度有所下降。上半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169.61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较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4.8%,占比较一季度回落3.2个百分点。

2.企业经营预期不容乐观。根据规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2.2%的规上服务业企业预计三季度国内订单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3.3%的规上服务业企业预计三季度国外订单量比上年同期减少;42.2%的规上服务业企业预计三季度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其中15.6%的企业预计下降10%以内,17.8%的企业预计下降10%-30%以内,8.9%的企业预计下降30%以上。

3.文化旅游业经营状况严重受挫。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市影院全线停业,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0.25亿元,同比下降28.4%。旅游业方面,全市旅行社订单纷纷被退,收入大幅下跌,上半年,全市A级景区接待境内外游客150.23万人次,同比下降77.0%A级景区实现营业收入2562万元,同比下降66.5%;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976万元,同比下降88.6%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对服务业龙头企业的政策倾斜,培育企业在融资、研发、创新等方面新的增长点,壮大企业发展规模。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的投资,重点引进物流、旅游、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3.加快培育企业上规,确保依法及时入统。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挖掘有潜力的营利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增加规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促进全市服务业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